【意津团体辅导】我们为什么要讨好别人?-凯发官方

意津资讯
【意津团体辅导】我们为什么要讨好别人?

引语:

在中国传统社会中,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。但是,有时也给我们造成了困扰。

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助人,又摆脱讨好模式的困扰呢?

如何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呢?

我们讨好他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?

 

今天小意带大家走进意津几位咨询师的故事中。也许你会从中看到自己哟!

 


团辅主题:我们为什么要讨好别人?


主持人:意津主任咨询师贾如棋

团辅时间:2016.7.16 下午17:30—19:00

参与者:潇潇、小萍、欣玥 (意津咨询师化名,为保护隐私,除了主持人,小意均用的是化名哟!)

 

第一部分:主持人讲话


贾老师:为什么有的男人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开朗,回到家后不想和老婆说话,造成类似冷战的局面?为什么潇潇会以这种讨好的模式与人相处?她在想:“如果我不以这种方式与人相处,我会被排斥?”她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一种安宁、平静的状态。


作为一个社会人,我们有自我和社会权衡的阶段,在这个过程中,既要坚持自我,又要遵守社会规则。现在从潇潇开始吧!

 


第二部分:讲述与自由问答


潇潇:我从记事起,就被教育“助人为乐”的观念。于是,只要身边人有什么困难,有什么需要我去做的,我都会去做。但是,后来才发现这给我造成了困扰。

 

初中、高中时,学习上比较紧张,还是会去帮别人。初中时,寝室有个女生,她很喜欢麻烦别人,总是一些小事就让室友去做,我很不幸地成为了她的室友,而且还是临近的床位。

 

她总是跟我说:“帮我收一下衣服呗”、“帮我把我的梳子递过来一下”、“帮我带一下方便面”。。。一件一件的小事,数不胜数。后来,我发现她不只“麻烦”我一个人,她也会让其他室友这样做。而我刚开始还会帮她,后来慢慢地找借口,说我有事,不好意思。

 

她察觉到我的变化,渐渐就不让我做这些事了。但是,尽管如此,身边有其他同学、朋友让我做什么事,我还是会去帮他们。总觉得不帮,会发生什么不可控制的后果似的。

 

上大学后,尽管我有意识到这个问题,但是当身边换了一批人,我还是会以同样的模式和人相处。会在自己忙碌时或者说自己的事还没做完时,帮别人去做一件“小事”。尽管觉得很烦,但是,事后他们跟我说声“谢谢”。我又觉得没什么了。


后来,也慢慢意识到这既浪费了我的时间,有时候甚至还会因为一些意外遭到责怪。这让我开始学会拒绝,很多时候,我就去拒绝他们,能不帮就不帮了。over!(小意注解:团辅规定,每个人说完后的结束语——over)

 

小萍问潇潇:现在有的朋友让你去做耽误你时间的事,你会去做吗?


潇潇答:我想我会去拒绝了。也有可能会根据我当时的情况和他的情况,是不是“非我不可”,来看要不要去做这件事。

 

听了潇潇的话,欣玥陷入了思考中。她想了一会儿对潇潇说道:在现代社会,相互帮助是一种关系的联结。可能你有点矫枉过正了。你应该站在客观、自己实际情况的立场去考虑问题。现在好像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。


接下来是,小萍的故事。

 

小萍:我以前觉得我这样挺好啊!后来才意识到这是有的问题的。是一种被抛弃感和恐惧感让我去讨好别人。

 

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,这可以沿袭到我上小学时。我会很早去学校。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六年级,老师们都很喜欢我、肯定我。

 

大学的时候有一个闺蜜,讨好的模式比我更严重。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男闺蜜,三个人关系都很好。我的女闺蜜那个时候对那位男闺蜜特别好。


后来出去工作了。她在深圳有事,想在老家成都租房子。她已经看中了一套,刚好知道那个男闺蜜也在成都,让他去现场看一下。但是那位男闺蜜说他很忙很累,没有去。我那位女闺蜜就很伤心、很愤怒,她会被这种情绪所缠绕。

 

相比之下,我会去帮别人,但是,都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。关系近的,我也会帮。朋友不是我的全部,我觉得真正的朋友是能够理解你的。其实,真正的朋友关系就像亲密关系一样,既依赖,又独立。over!

 

欣玥问小萍:为什么你觉得你改变了,但是,贾老师还是说你依然有讨好的模式呢?


小萍说:我虽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,但是很多时候我还是会受到无意识的控制,被过往的模式所影响。


贾老师解释道:从认知到行为,需要一个转换的过程。

 

潇潇问小萍:你和你的大学女闺蜜都是有一种讨好的模式,那你觉得你和她是真正的朋友吗?


小萍答:我和她的三观比较接近,感情联结还是比较深的,大学四年,我们三年都在一起。

 

欣玥对小萍说:她(小萍的女闺蜜)的控制欲很强。她的男闺蜜不帮她,她就伤心、愤怒,她想通过这种方式,去控制别人。


贾老师说:在某种程度上,可以说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关注。


小萍说:她的情感需求比较强烈。从小爸爸对她比较严苛,童年是在看书中度过的。


下一个是欣玥。


欣玥:小时候,我也有去讨好别人。有一个男同学在集邮,缺一张,刚好我看到我哥哥有一张,就找哥哥要了过来,给他。从那以后,我们两个关系就很好了。我从中得到了一些好处。


第二件事就是,我大学时的第一个男朋友借钱的事。我读大三,我把我的2000元生活费借给了他。结果就是我连吃饭、买卫生巾的钱都没有了。后来,他并没有还给我,直到现在,我们之间的qq还在,他已经结婚了。


但是,从来没有向我提及这件事,我也没有找他去要。就是这件重大的事,让我开始转变。我现在会考虑这件事会不会损害我自己的利益。我现在会比较理智、客观地去看待了。就像那个黄金法则说的:像希望别人对你那样去对待别人。over!

 


第三部分:主持人总结


对潇潇:你的妈妈是隐忍的,你的爸爸也是比较温和的。因此,在你的成长过程中,你沿袭了父母的这种方式。第一点,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别人也以这种方式对你;第二点,你内心是比较自卑的,你通过这种方式在寻找存在感。

 

对小萍:你现在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讨好模式,现在就是实现从认知到行为的转换了。

 

对欣玥:她是权衡了的。也算是讨好模式。我对你们也有讨好模式。

 

在中国传统文化里,就是一种讨好模式。“父亲应该说我”、“他说的是对的”。。。这都是讨好模式的表现。不伤别人就伤自己。中国是个人情社会,只有把心掏出来,才能获得稳固的关系。


探讨这个主题的目的是让我们在健康的社交关系中(包括亲子关系、亲密关系、朋友关系、同学关系、同事关系等),找到自我和解放自我。over!

 

小意有话说:


今天的团辅就到此结束了呢!大家听了几位咨询师故事,有什么想说的呢?都可以点击右下方的留言,告诉小意哟!您的想法是我们宝贵的财富!

 


——end——

文字来源:意津心理 

(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改编,侵权必究)


联系凯发官方

 

意津心理武汉总部

意津24小时咨询热线:400-1999 188

武汉总部咨询热线:027-8588 3199

意津eap服务热线:027-8588 0900

武汉总部地址: 武汉市江汉区菱角湖万达a2座写字楼2101室

 

意津心理孝感分部

孝感分部专用热线:199 4767 2990

孝感分中心地址:孝南区亚飞广场4单元1303室


网站地图